所長史澤林作2021年度工作總結暨2022年工作部署報告
黨委書記桑子剛主持會議
沈陽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于海斌,沈陽自動化所所長史澤林為“人才培養獎”獲獎者和“優秀團隊獎”獲獎代表頒獎
黨委書記桑子剛、王天然院士為“敬業貢獻獎”和“技術創新獎”獲獎者頒獎
副所長、黨委副書記孫雷,封錫盛院士為“管理創新獎”、“前沿研究獎”和“科研保障獎”獲獎者頒獎
副所長劉連慶、副所長曾鵬、紀委書記周峰為“優秀研究生獎”和“新人新銳獎” 獲獎者頒獎
2022年迎春聯歡會
1月26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舉行了2021年度工作總結暨表彰大會。大會由黨委書記桑子剛主持。沈陽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于海斌,所領導班子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封錫盛,職工代表,研究生代表,以及獲表彰的同志參會。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會議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共分三個會場。
史澤林作了題為《聚焦主責主業、提升創新能力,履行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的報告。他指出,一年來所黨政領導班子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院黨組決策部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史澤林在報告中系統總結了研究所2021年度重點工作:一、全面開展慶祝建黨百年系列活動及黨史學習教育;二、順利完成領導班子換屆;三、“十四五”規劃及深化改革方案獲得院肯定;四、獲得一批國家及院省重要科技獎勵;五、多項成果參加國家“十三五”科技成就展;六、取得了一批新的亮點科研成果;七、人才培養再創佳績;八、基礎研究再上新臺階;九、持續改善園區科研辦公和生活條件。
在回顧年度科研工作時,史澤林總結了研究所在2021年取得的一批具有影響力的亮點成果,包括水下機器人裝備應用取得重要進展,國家重點型號任務通過設計定型審查,一批航天工程項目取得成功,面向重點領域的智能制造裝備與系統投入工業應用等。他指出,研究所2021年新簽合同保持良好態勢,國家任務經費占比、國家任務人均科研經費、承擔國家任務經費總量三項指標均在中科院名列前茅,研究所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發揮了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的作用。
史澤林還重點介紹了研究所“十四五”規劃的內容,匯報了5個主攻方向、4個新興前沿方向和未來技術在2021年取得的進展,并在報告期間帶領全體職工學習了中國科學院“基礎研究十條”的詳細內容。
史澤林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織影響,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全體員工要以“強基礎、抓攻關、聚人才、促改革”為重點,聚焦主責主業,提升創新能力,履行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繼續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科研機構”的目標邁進。
隨后,史澤林對2022年工作進行了部署,包括:一是堅持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二是全面推進“十四五”規劃實施;三是高質量完成在研、在產任務;四是積極策劃爭取國家重大項目;五是改革基礎研究評價體系;六是推進落實“十四五”人力資源規劃;七是加強投資管理,做好成果轉移轉化;八是著力解決職工關注問題;九是做好安全、保密、保衛工作;十是需要大家思考的問題。他列出了事關研究所發展的10個問題,引導全體職工對照“充分體現國家意志、有效滿足國家需求、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標準,就如何定向、如何選題,如何提升基礎研究產出效益等問題展開深入思考。
2022年中國共產黨將開啟第二個百年的新篇章。史澤林表示,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院黨組的決策部署,按照“兩加快一努力”要求,牢記作為“國家隊”“國家人”,必須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作用,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會議期間,進行了“創新2021冠名獎”頒獎,表彰了2021年度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極地科考應用團隊、IDE團隊、工業無線控制網絡團隊、型號批產團隊獲“優秀團隊獎”;于海波、焦念東獲“人才培養獎”;魏景陽、譚智鐸、王鍇、趙宇輝、曾俊寶獲“技術創新獎”;楊麗英、田啟巖、田遠征、宋海龍、齊試航、張吉忠、段彬、周靜獲“敬業貢獻獎”;胡靜濤、胡琨元、張耀生獲“科研保障獎”;祁峰獲“前沿研究獎”;金天翼、紀曉楠獲“管理創新獎”;孫干、來俊、李俊麟、李晨曦、孔令斌、王超、張斌獲“新人新銳獎”;談曉偉、張岳星、佟玉闖、馮浩、劉碩獲“優秀研究生獎”。
頒獎結束后舉行了2022年迎春聯歡會,職工們以精彩紛呈的表演抒發了對未來的美好祝愿與期盼。(綜合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