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北京冬殘奧會火炬傳遞在北京冬奧組委駐地舉行。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制的上肢助力外骨骼機器人幫助火炬手完美完成了火炬傳遞,彰顯了“科技奧運”的力量。
火炬手彭園園曾在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開幕式上擔任中國代表團旗手。在北京冬殘奧會火炬傳遞中,彭園園靈活運用上肢助力外骨骼機器人,向周邊揮舞致意,并與左手臂流暢自如交替抓握火炬,最后將奧運圣火傳遞給下一棒火炬手。
在北京冬奧火炬傳遞活動中,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牽頭研制的兩臺水下機器人成功完成了奧運史上首次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的水下火炬傳遞。該所科研人員同時為彭園園“量身定制”了一款上肢助力外骨骼機器人,幫助她實現了雙手傳遞火炬的夢想。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多機器人跨域火炬傳遞技術研究與系統示范應用”課題負責人、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副研究員張弼介紹,多項突破性技術確保了上肢助力外骨骼機器人能夠“隨心而動”??蒲袌F隊突破了人機神經接口技術,創新研制了貼合皮膚的多模態信息采集系統,能夠準確解析佩戴者意念,實現了人體殘肢與外骨骼機器人之間的自然操控;突破了殘肢功能再造技術,實現了外骨骼擬人化設計,確保外骨骼機器人具備精細操作、負重操作能力。(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岳雨)
(原載于《沈陽日報》 2022-03-06 07版)